王世达:印度大选后对华关系向何处去

zzjpf4619

时间 2024年6月5日 预览 13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6780559768470025/

2024-06-05 06:36·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议会下院选举结果4日出炉,现任总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得票领先但未过半,需要依靠其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组建联合政府。若组建成功,莫迪将自2014年以来第三次担任总理。笔者长期跟踪南亚事务,造访印度十几次,认为印度新政府执政脉络演变清晰,内政外交政策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在对华关系层面,新政府将延续若干固有立场和做法,但我们也有理由对中印关系保持谨慎乐观。

整体看,“全球制造业中心”“印度教国家”和“多向结盟”,可以作为观察印度新政府内外政策走向的三个视角。这些视角也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印关系走向。

一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印人党在选前发表竞选宣言“莫迪的承诺”,提出一系列发展愿景。例如将通过“低通胀、审慎财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30年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等。有关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提法,与莫迪首次执政期间提出的“印度制造”倡议一脉相承。该倡议目标是推动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由当时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5%。为实现该目标,莫迪政府2015年推出“分阶段制造计划(PMP)”,通过对各阶段产品区别加征关税,吸引外资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本土;2020年又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支持国内企业发展制造业。

显然,印度此举旨在改变目前过度依赖IT等第三产业、制造业能力不足的经济结构,寻求创造更多就业和经济机会。在此过程中,印度与中国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一方面,印度发展汽车、制药、手机等制造业,对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中国存在巨大需求甚至依赖,这有助于密切中印经贸关系。但另一方面,印度始终想与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地位,甚至想取而代之。

二是“印度教国家”。印人党系印度教民族主义联盟“同盟家族”的重要成员和政治代言人。印人党的意识形态母体、“同盟家族”的核心组织“国民志愿团”主张应凸显印度教的至上地位,将印度建成纯粹的印度教国家。印人党过去十年执政期间,印度教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世俗主义、左翼思潮等遭到边缘化。在“莫迪的承诺”竞选宣言中,就有实施统一民法典、在全球范围庆祝印度教节日、扩建印度教圣城阿约提亚罗摩神庙的旅游设施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迎合乃至催化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人党迅速崛起的关键。印人党在此次大选中表现低于预期,不排除以后加倍执行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以争取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支持。这有可能将中印矛盾“意识形态化”,激化两国一些固有分歧。此前,“国民志愿团”喉舌媒体就曾多次就边界问题污蔑中国,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三是“多向结盟”。印人党将印度“不结盟”外交传统视为国大党遗产而绝口不提,其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色彩强烈,宣称将采取“多面结盟”政策,“在全球矛盾中发现机遇并加以利用,实现印度国家利益”。接下来,印度料将继续同时发展多对大国关系,居中进行多向对冲,以寻求自身处于有利态势。对于美国出台“印太战略”并拉印制华,印度试图采取“迎合但不附和”政策,趁机换取美国支持印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在经济安全等领域获得实际好处。

尽管中印关系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印度新政府仍充分认识到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在4月选举正式启动前,莫迪曾在公开表态中强调中印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中印关系保持和平对于整个地区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并称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的建设性接触,中印有能力恢复和维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推动双边关系改善。(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南亚所副所长)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