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挖了一位百亿“白富美”

zzjp0d098

时间 2024年6月3日 预览 33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3A07Z9A00

2024-06-03 19:19·市界·发布于北京

01、挖来百亿基金经理
最近,因旗下基金曾买入财务造假公司ST中泰,而受到争议的富国基金,终于迎来一桩“喜事”。中基协信息显示,知名女性基金经理范妍的从业机构已经从圆信永丰变成了富国基金。
▲(图源/中基协)
要知道,范妍可是号称圆信永丰基金的“半边天”。2014年她加入圆信永丰时,这家公司还刚成立不久,双方相濡以沫,一起把管理规模从最开始的2亿,做到今年一季度末的356亿元。范妍自己也从基金经理助理一路做到了副总、投资总监。可以说,范妍是和圆信永丰一同成长的“元老级”人物。
从圆信永丰离职前,范妍管理着约170亿元规模的基金,占圆信永丰非货基金规模的一半左右,占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的近九成。
另外,放眼全市场,范妍的投资业绩也属第一梯队。Wind数据显示,2016年~2023的8年间,全市场共有280位连续执业的偏股型基金经理,其中年化收益超10%的共有9位,范妍以13.22%的收益排名第二。而在这9位基金经理中,范妍年化波动率最低,同时Sharpe比率又最高(数值越高说明基金的单位风险所获得的回报越高)。
也就是说,在提供较高收益的同时,范妍还能很好地控制风险。
这与她十分关注行业景气度脱不开关系。范妍早年在兴业证券、安信证券从事策略研究,还曾在2011~2013年获得策略研究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所以,策略研究出身的她,宏观看方向,微观做验证,在投资上结合宏观和景气度变化来选择重点配置的行业方向,选股质量较高。
“我们要寻找相对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她曾表示,自己的产品行业配置比较均衡,因为在可能不到六成胜率的情况下,如果把 30%-50%的仓位投到一个行业,那就是赌了。
据「市界」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富国基金已先后从汇丰晋信、交银施罗德、大成基金等机构里,挖来了曹晋、曹文俊、谢家乐等10多员大将。
此次入职富国基金的范妍,其“公募夫妻档”的身份,让外界对富国基金的关注又多了一分。
范妍的老公谢治宇,也是位明星基金经理,目前任职兴证全球基金的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夫妻二人都曾多次获得最佳基金经理、金牛基金等大奖。既是志趣相投的亲密爱人,又是并肩作战的同业伙伴,范妍和谢治宇可谓“顶配夫妻”。
在范妍之前,富国基金还引入了白冰洋,而白冰洋的老公是中庚基金的“顶梁柱”丘栋荣。在前任中银证券时,白冰洋的管理规模不大,4只产品总计5亿元。但业绩在同类产品中都很靠前。比如规模最大的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白冰洋管理期间的回报,在同类1891只产品中排名前1%。其余3只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也都在前10%以内。
更早之前,还有分管市场的孟朝霞和权益投资总监助理唐颐恒等,她们也都顶着“公募夫妻档”的身份加入富国。
孟朝霞的老公杨宇是中国基金行业最早的指数基金经理之一,他先后在万家基金、嘉实基金任职,2020年辞职后创立了一家个人系基金公司——汇泉基金,目前以量化+主动的融合在业内小有名气。而唐颐恒的老公杜晓海,也是一位从业26年的老将,他是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海富通最早的一批量化研究员,目前杜晓海已经是海富通的总经理助理兼量化投资部总监。
02、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像范妍、白冰洋这样本身业绩“能打”的女性基金经理,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是妥妥的“实力大女主”。
“长期来看,女性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和收益增强方面具有优势。”万得基金研究院指出。这或许才是富国基金引进知名女性基金经理的原因——企图通过“他山之石”来打磨自家的玉器。
目前,富国基金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权益产品缺少一位少壮派的灵魂人物。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富国最著名的权益基金经理是朱少醒。他在富国任职多年,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19年来任职回报高达1464.59%、年化回报15.98%。他也凭借这只基金,先后8次摘得金牛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等殊荣。
特别是他2006年就买入茅台并持有至今,且在最近十几年里也只管理一只产品。这种长期持有优质股票以及长期管理单一产品的专注,与巴菲特的投资风格相似,因此他也得名“公募巴菲特”。
但最近几年,朱少醒疲态尽显。富国天惠成长A/B在2021年亏损3.18亿元,2022年巨亏90.74亿元,2023年再度亏损29.05亿,三年合计亏损约123亿。
▲(图源/基金财报)
如此业绩也耗尽了一些基民的耐心:“今天全部割肉出局了,拿了三年多,期间还补过仓。”5月28日,一位基民在股吧里写道,他不理解,明明富国天惠成长持仓中的兴齐眼药、春风动力、郑煤机等多个个股表现,都接近历史新高,为什么基金净值却还在低位。
另外,只管理一只基金,也意味着没有容错空间。朱少醒的个人成就都与富国天惠成长深深绑定。所以,当这只产品业绩下滑时,朱少醒在基民心中的声誉也跟着下滑。
朱少醒这位老将之外,在中生代基金经理的培养方面,富国基金在2022年初推出了平均投资年限5年,平均管理规模在88亿的24位中生代权益基金经理。这其中就包括富国创新科技的基金经理李元博、富国低碳新经济的杨栋。
▲(图源/富国基金官微)
其中李元博的规模缩水较多,从2021年底的233亿,减少近7成,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7亿。特别是他管理的富国创新趋势,2020年7月成立时,曾一度狂揽140亿的资金。但受到半导体、医药等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如今规模只有25亿。
再看“纯粹富国投研基因”的杨栋,他2011年加入富国,研究员期间主要负责电气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的研究;2015年任职基金经理后,先后管理了富国低碳新经济、富国清洁能源产业等9只产品。用富国官微的话说就是,杨栋“完整职业生涯皆在富国”。
杨栋管理将近9年的代表基金富国低碳新经济A,整体业绩不错,年化回报10%。不过,最近3年来的业绩不佳,截至5月31日,富国低碳新经济A的管理规模,已从2020年的66亿元巅峰,缩水至今年一季度的14亿元,缩水约79%;最近3年,该产品累计亏损32.39%,跑输比较基准近16个百分点。
▲(富国低碳新经济业绩情况。图源/Wind)
此外,他管理的规模最大的两只产品,富国成长领航和富国均衡优选,虽然业绩排名能够在同类中保持在前35%,但两只基金的规模均较成立初期缩水超50%。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4位中生代基金经理中,林庆(旗下的富国兴远优选12个月持有、富国文体健康、富国天恒)、于鹏(旗下富国中证500基本面精选、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汪孟海(旗下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等,都因买入ST中泰而受到争议。
需要指明的是,这24位权益中生代中也有绩优基金经理。比如王园园,她被称为富国基金的“消费女神”,她管理的富国消费主题A在其任职的7年间,总回报达149.28%、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39.31%。还有2022至今连续2年业绩跻身前2%的刘莉莉,也是一位颇具实力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在中生代基金经理业绩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富国基金引进外部知名基金经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市界」注意到,富国基金似乎也把从外界挖人,看成壮大投研力量的重要方式。一份专访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的报道中写道,富国每年都会引进高水平的投研人员,不断壮大投研团队力量。尤其是在市场调整的年份,仍旧逆势扩充投研力量。
作者 | 路春锋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