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鬼秤”现象不能总由打假博主揭穿

zzjpf0158

时间 2024年6月6日 预览 34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5A08WUI00

2024-06-05 19:10·北京青年报官网·发布于北京

6月4日,网红“B太”发布视频称长沙夜市的商家存在“阴阳秤”、“低标高结”行为。视频中,一位水果捞摊贩老板声称“18元一斤”,结算时,重量740g的水果捞本该收费26.64元,老板却要收其32元。等再一次称重时,老板才将单价修改为每公斤36元。之后,一位女生购买榴莲遇“死包”找老板理论,水果车上显示标价19.8元一斤,但女生表示之前购买时不是这个价钱的牌子。之后离开再次偶遇该老板时,发现其车上的价格变为“40元一个,100元3个”。长沙市天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该视频,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核实中。(6月5日,九派新闻)
近一段时间,被打假博主曝光的经营者使用“鬼秤”事件已有多起,如连云港一海鲜市场摊主使用鬼秤还威胁爆料者,南京一农贸市场摊贩使用鬼秤且威胁辱骂爆料者,等等。虽然当地监管部门在曝光后均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处罚了作恶者。但若想根治“鬼秤”现象,相关部门不能总是等到大V曝光后才作出反应。
通常情况下,人们购买商品时往往能够通过外观、包装对商品质量作出初步判断。如通过观察水果、海鲜的外观评判其新鲜程度,并得出是否物有所值。但是,很多人对秤的精准度难以判断和识别。莫说之前的传统杆秤,即便如易于观察数额的电子秤,也需要仔细观察方可作出判断。加之一些消费者未必会认真查看称的显示屏,更容易被蒙蔽。尤其是,一些商家或者计量器具经营者使用先进技术对秤做手脚后,更会让人难以识破,甚至专业打假人士也未必看得穿。
这决定了发现并曝光“鬼秤”并仅仅是消费者的职责、打假博主的义务,也是监管部门的责任。
众所周知,使用“鬼秤”既有违诚实守信的道德法则,更涉嫌严重违法。无良商家明知故犯,刻意通过“鬼秤”诈骗消费者财物,其行为性质与不法分子在交易时调换商品和用真币调换假币的做法没有本质区别,均超出了民事纠纷范畴,属于赤裸裸的治安违法乃至刑事犯罪。据报道,三亚市曾对通过在电子秤上“动手脚”增加海鲜重量诈骗客人745元的2名行为人行政拘留十五日。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利用“作弊秤”牟利的当事人罚款55500元。
此外,“鬼秤”的存在也说明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环节出了问题。很多摊主使用“密码秤”,通过设置密码后,无论按电子秤上哪个键都能使物体的量值或总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或者在输入密码后能在作弊和正常之间随意转换。如果没有不法厂商或者专门人员的刻意作恶,技术含量如此之高“鬼秤”不可能大行其道。
欺骗消费者绝非小事,即便只是几元钱,也是事关诚实信用和社会风气的大事,更是事关一个城市形象和信誉的大事。相关部门理当有所反思,势必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暗访等方式,紧盯对小商小贩、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容易出现“鬼秤”的场所,并本着不以恶小而纵容原则,严惩重罚“鬼秤”作弊行为。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注重源头治理,严厉惩戒制造、改装“鬼秤”行为,甚至重新设定计量器材合格标准,提高破解难度。尤其是,在惩戒这些“诈骗”行为时,要用足用实法律手段,不妨发现一次就以诈骗治安拘留一次,累计次数较多,数额较大的,则追究刑事。还可列入黑名单,在店外张贴“红牌”,给作恶者贴上标签,以此提高作恶成本,倒逼商家不至于视诚信为无物,肆意使用“鬼秤”。
文/史洪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