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性词,怎么就“臭大街”了

zz5297a

时间 2024年6月13日 预览 20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2A05KZD00

2024-06-13 12:01·长安观察·发布于北京

“很反感这两个字……”在近日一档访谈节目中,董宇辉表示他不喜欢被人称作“网红”,在英语中该词被翻译成“Celebrity”,并不是一个褒义词,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然后去吸引眼球的。

网红是非多,这个词在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同时本身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个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身份、职业,这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而因为处于风口,其言论被放大乃至引发舆情,也在意料之中。

抛开口水纷扰和商业纠葛,其实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各方虽意见不一,但对网红一词都贬大于褒。当下大众语境中,网红也往往与昙花一现、哗众取宠,甚至群魔乱舞等联系在一起。平心而论,网红乃“网络红人”之简称,是伴随“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来的新词,何以如今有点“臭大街”了?

热度爆棚、一夜成名……客观来说,网红天然与流量联系在一起。从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再到直播时代,注意力始终是网络传播最稀缺的资源,大号小号想获得关注、保持热度,那是越来越难。尤其随着“全民直播”风起云涌,各色主播粉墨登场,各有各的“绝活”,行业“内卷”白热化。其中,有一部分是在传播积极内容,比如非遗传承、知识科普等等,而另一部分则越来越剑走偏锋。

盘点这些网红,有的低俗媚丑,拿色情擦边、炫富拜金、恶俗恶搞等当流量密码,一个号被封了,就换个马甲继续博出位。有的摆拍造假,一个又一个引发全网关注的事件屡屡“反转”,贡献了点击乃至眼泪的网友猛然发现,人设是假的、故事是假的、情怀是假的,唯有流量和利益是真的;有的铤而走险,胡吃海喝搞PK、直播“飙车”玩心跳、挑战“极限”爱冒险,可谓什么危险播什么、怎么疯狂怎么来,仿佛只要能够带来流量,能够引发围观,安全就可以让渡,拿生命冒险也值得……急功近利、喧哗浮躁,在丑、假、险中来回横跳,自然难以让公众有什么好感。

流量本无原罪,但随着流量经济成为最大商机,利用人性弱点推送碎片化、娱乐化乃至低级趣味的东西,一味去往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上戳,似乎成为平台算法的底层逻辑,裹挟着无数主播疯狂乃至无底线“卷活”,追逐流量的手段就很可能变成不择手段。

传播学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醒,要警惕公共话语的娱乐性和技术垄断带来的困惑。直播行业风起云涌,带来的诸多革新值得肯定。但种种直播乱象以及广大主播的生存状态也引人反思。“流量至上”逻辑下,主播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十八般武艺”,碎片式的“笑点”一个接一个,只为即刻博得点赞打赏,又是否正陷入一种新的“娱乐至死”困境中?

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否能被称为一种职业还存疑,但“当网红”却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梦想”。此前某头部平台发布过一项问卷数据: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61.6%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显然,无论是指向一个群体,还是一个职业,网红都有其复杂性,不是好坏、褒贬那么简单。

网红的立身之本到底是什么?当大家谈起网红教师、网红医生时大多不那么反感,是否意味着有真才实学而非装疯卖傻,才是网红讨喜的关键?总之,热潮之下,针对网红的冷静反思或许越多越好。

撰文:晁星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